項目組織機構人員的經驗、專業知識覆蓋了項目所需的專業要求,全公司上下將全力支持項目組,從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來保證項目的執行。
在項目可研編制的各個階段,我公司充分考慮項目的人員配備,外部聯系交流、內部技術把控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形成以總經理擔任項目總體行政領導,技術總監擔任技術總負責,按照甲方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包括:對外協調、對內各環節組織工作,技術質量制定專項質保體系并監督檢查,項目負責人全權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專業負責人對項目負責人負責,專業編制人員對專業負責人負責,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在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中,將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編制的需要,收集各類相關資料,并深入項目區進行現場踏勘,了解項目區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自然氣候、經濟狀況等自然社會條件。通過基礎資料的收集及現場調查,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奠定基礎。
項目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總體流程圖
項目工作技術路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項目勘察——規劃設計報告及預算編制,編制完成后送審且審查修改后完成備案。
前期準備工作
收集編制所需的基礎資料,包括涉及項目區所在縣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2018年年度變更數據庫、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和寧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2010-2020),用于共同確定納入項目的建設規模,保證項目的實施及完成入庫的指標合法合規。寧洱縣土壤、水文、氣象等相關資料,用于為工程設計提供依據。
對收集到的基礎數據進行系統庫轉換處理,轉換為土地整治項目相關規程規定格式,編制項目區踏勘草圖。準備“主要材料價格表”備用。如業主需要,我公司可同時代為擬定踏勘報告和征詢意并與項目涉及的鄉(鎮)、村級行政主管部門簽署各意見書。
現場踏勘
(1)宣傳工作
項目區范圍確定后需與當地鄉(鎮)、村、組及村民作好充分的宣傳工作,首先要讓當地村民清楚土地整治項目區的范圍,土地整治項目區可能規劃內容,要讓當地村民知道土地整治項目的及意義,通過整治之后帶來的各種收益,要讓當地村民全程參與到整個項目的踏勘及規劃方案中來。
(2)初步確定項目區范圍和擬建設內容
單位組建以項目負責人為組長,所需技術人員為組員的踏勘小組,進行項目區實地踏勘。召集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環境、發改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和鄉(鎮)、村、組各級單位負責人或代表參加踏勘,充分聽取有關部門及當地群眾意見,結合當地居民的需求、意愿和項目區未來發展的趨勢,初步制定項目區的規劃方案。初步確定項目區范圍以及規劃配套設施的布置方案,通過勾畫的形式,將初步確定的項目區范圍及擬修建的設施在項目區踏勘草圖上反應出來,踏勘時對項目項目區的現狀進行影像照片的采集(項目區地形、地貌、水源點、現狀道路情況、土壤情況、現狀設施的結構形式及需要修復重點部位的影像資料等)。
(3)初步方案意見征詢
組織相關部門及村組代表外業踏勘完成后,將對外業踏勘初步確定的配套設施工程進一步做內業處理,制作規劃征求意見圖件,再次進行現場意見征詢及確認。將擬建的內容和項目區范圍對群眾和參建部門的專家進行詳細講解和說明,讓群眾了解項目實施后將建成那些配套設施,對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以及項目實施中短期可能造成的影響。讓專家對規劃布局和思路有明確的認知。結合專家意見和群眾意見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規劃方案。
⑴《土地開發整理標準》(TD/T1011-1013-2000);
⑵《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試行)》;
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00);
⑷《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TD/T1013-2000);
⑸《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征求意見稿)》(SL72-20XX替代SL72-94);
⑹《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2018);
⑺《節水灌溉技術規范》(GB/T50363-2018);
⑻《水土保持綜治理技術規范》(GB/T16453.6-2008);
⑼《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SL/4-2013);
(10)《渠道防滲工程技術規范》(GB/T 50600-2010);
(11)《灌溉與排水渠系建筑物設計規范》(SL482-2011);
(12)《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試行)》(云南省國土資源行業標準);
(13)《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14);
(14)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財綜〔2011〕128號);
(15)《云南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云南省補充預算定額》(云國土資〔2016〕35號);
(16)《用水定額》(DB53/T168-2019);
(17)《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20-2017);
(18)《云南省土地整治項目制圖標準》(云南省國土資源行業標準);
(19)《云南省土地整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云南省國土資源行業標準);
(20)《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
(21)《寧洱縣農用地分等成果完善技術報告》。
根據上述兩個步驟中確定的規劃方案,按照《云南省土地整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
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將對現場踏勘時確定的建設規模和規劃設施進行量化,通過統計和計算,得出項目區建設規模,新增耕地面積,新增耕地率,三大工程的工程量(包括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平整面積、土石方挖填方量、播撒有機肥等;田間道路工程道路的數量、工程量、土方量等;灌溉與排水工程溝渠、管道的數量、工程量等),其他配套工程如涵洞、涵管、閘門井、過水路面、擋土墻、錯車道等的工程量。根據規劃方案及施工圖進行設計,依據《云南省國土資源廳 云南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云南省補充預算定額的通知》(云國土資[2016]35號)進行預算編制,確定項目工程造價。結合施工條件、產生指標數量、生態效益等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并得出結論和建議。
最終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資料編制,成果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區現狀圖、項目區規劃圖、項目區土地平整工程布局圖、項目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
(1) 公司內部檢查
編制人員編制出來的資料自檢自查完成后,交由項目負責人檢查把關,檢查數據邏輯的正確性、一致性,根據項目負責人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修改后提交公司審核組進行審核,審核修改完善后形成初步成果,待業主進一步核實確認。
(2)業主審核
把初步形成的成果資料裝訂成冊,聯系業主審核工程布局、新增耕地面積、工程投資估算資金、文本報告資料的完整性、一致性等進行審查,審核通過后方可出成果資料提交上級部門評審,審查合格后提交成果資料。